制造业向更低成本处转移,是不可逆转的经济规律。鸿海(富士康母公司)也加快了向内地迁徙的步伐。内地多个城市加入到争夺富士康的战斗中来。一时间,富士康究竟会花落谁家,就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
    上周末,这一谜底终于揭开。鸿海精密上周六召开董事会,敲定对四川成都及河南郑州两地的6400万美元投资计划。该项投资是鸿海在大陆内迁的最新布局,初步规划成都专攻机顶盒及平板电脑业务,郑州则锁定手机发展,成为鸿海内陆城市新据点。鸿海精密发言人丁祈安表示,本次投资均为鸿海在二地区首次投资,董事会后将送经济部投审会审核办理。

    成都郑州最终胜出

    今年二季度以来,各地争夺富士康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,成都、武汉、郑州、廊坊、烟台等地,纷纷传出当地政府提供包括土地、工商税务、人力资源供应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,以配合富士康的落户。富士康在内地多个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招聘,也在验证猛烈的搬迁传闻。

    其实,富士康早在几年前,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向内地迁徙,富士康现已在华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北、东北等地创建完成二十个科技工业园区,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尾声。“大家争的,其实是一些新项目和等待从深圳向内地转移的项目。”深圳富士康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据悉,鸿海目前在国内有80万产业工人,其中40万在深圳,其他地区占一半。早在2008年,富士康内地地区商务长李金明就表示,未来的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“研发+部分生产”为主,人员规模最多是在10万至15万人之间。同时,富士康提出了“发展内地,制造转移”的口号,生产线转移的地点有山东烟台、重庆、河北廊坊、北京亦庄等地,而大部分转移地周围都有富士康大客户的工厂。富士康内部员工的说法,是在今年国庆之前,深圳富士康三分之二的生产线和近30万工人,都将迁往内地。国内多个城市爆发的富士康争夺战,主要就是在争这一部分搬迁的生产线。

    此次鸿海董事会宣布对四川成都和河南郑州两地64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,表明在这轮项目争夺战中,成都和郑州率先抢到了一块重量级的业务。对于郑州投资,鸿海透过鸿富锦(郑州)及富泰华投资(郑州),分别投资2000万及1200万美元,朝手机业务发展;而鸿海在成都的投资金额为3200万美元,主攻笔记本、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电视,未来面板组装亦将陆续移至此发展。

    据悉,在这次富士康搬迁中,苹果的制造业务仍然留在了深圳。

    新据点实现新老配套

    此次鸿海选择成都和郑州落脚,充分考虑到与已有据点的配套和协调,可谓是殚心竭虑权衡后的理想选择。

    鸿海经过多年布局,已经在深圳之外的内地,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区域重心:以北京、廊坊为核心的华北区,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区。此前,鸿海的手机制造业务重心,已经转移到华北区,其中,北京主要负责的是诺基亚订单,廊坊则以摩托罗拉业务为主;而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电脑、平板电视的生产,则在向重庆汇集。

    此外,鸿海近几年还把其他一些业务,分批向华北圈汇集。如PCB厂正在向秦皇岛转移,光电业务也逐步在向山西晋城搬迁,游戏机业务则选择落户烟台。以北京、廊坊为核心,鸿海在华北已经形成了多点布局的制造生态圈。

    此次鸿海投资郑州的业务,主攻方向是手机,并锁定中国内需市场。由于郑州距离北京、河北廊坊都比较近,手机业务可以实现资源互享,协同效应会更明显。

    而之所以选择成都作为电脑、电视业务发展地,是因为成都距离重庆很近,而重庆的“两江新区”刚刚获批,能够享受众多的政策优惠,便利向欧洲市场出口。此前,富士康已经将重庆作为其笔记本电脑的主要代工基地,相关产业配套已经趋于完善。丁祈安指出,将电脑、电视业务落地成都,主要是因为成都提供较重庆更佳的投资优惠。由于此前富士康已经在重庆有大规模投资,因此,落户成都并不会得罪重庆。

    丁祈安表示,鸿海未来朝三网融合市场发展,重庆将成为机顶盒的发展重镇,未来计划配合液晶电视发展趋势,成为互联网电视的最佳生产基地。